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的生态故事?这是新时代对外传播需要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喜迎姓视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陈春彦教授与团队成员深入八闽大地的讲好角绿水青山,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给当地人民群众的中国生产、生活带来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科学凝练出“碳福”新概念,故事正式出版科普著作《共享“碳福”:揭秘绿水青山里的碳福“福”文化》一书,以福建为例,喜迎姓视首次以普通老百姓视角,讲好角集中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文明取得的中国成就。
首创“碳福”概念,生态是故事该书对生态文明科普的重要贡献。
古今中外,碳福福是喜迎姓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情感维系。何以得福?作者回顾历史,讲好角总结出“神力赐福”、“祖先荫福”、“我的幸福我做主”、“德智谋福”、“奋斗造福”等不同时代祈福、积福、造福的特征,解释“福”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因时而变、随物赋形。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每个时代都给福文化注入新内涵,生态文明必然也会赋予福文化生态之美、生态之乐、生态之福。此即“碳福”之本质内涵,也是该概念的第一层含义——生态之福。
“碳福”还有另外两层含义,即福建省之“福”和福文化之“福”,它们构成“碳福”创意之源和鲜活注脚。其中,福建省早在2000年便开始为生态立省谋篇布局,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努力20余年,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第一;诞生了“中国碳票第一村”,“碳票”当嫁妆曾一时传为美谈;老百姓率先体验了“碳票变钞票”“卖空气也能赚钱”等因碳而生的幸福感,成为“碳福”创意之源。作者走近渔民、护林员、艄公、茶农、巡河人、治沙人、唤鸟人、网格员、民宿主等普通群众,记录他们实践“两山”理念的故事,叙说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美好体验,为“碳福”提供最鲜活的注脚。
作为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社科普及读物,首创“碳福”概念,抓住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及其科学普及的难点。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核心的“双碳行动”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也是基层群众的认知难点,“碳为何物”“如何达峰”“何以中和”等与“碳”相关的概念成为科普焦点,因此衍生出来的绿碳、蓝碳、碳库、碳汇等大量新名词常令人一筹莫展。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词“碳”与福文化有机勾连,提出“碳福”概念,既新颖,引人关注,又能够缩小“碳”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特别是在福建,福文化深入人心,福符号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祝福、祈福、接福、纳福、惜福、造福等各类与福相关的活动深受欢迎。当人们理解到“碳”并不可怕,“碳”也可以造福时,生态文明的科学普及活动变得更接地气,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毕竟,天下谁人不爱福!
取名“碳福”也是对福文化中普遍的谐音梗的巧用。“碳福”与“叹服”相谐,借此表达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者的一种敬佩和感恩,不失为讲好中国生态故事的另一个亮点。毕竟,“碳福”和所有的幸福一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提前谋福、奋斗造福。“碳票变钞票”的背后正是几代人对绿水青山的守护,需要艰苦付出与牺牲,同时也是面向未来“为全人类谋永福”的造福之举,值得点赞!
该书是福建省社科普及出版资助项目成果,由全国百强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不仅概念新颖,视角独特,而且设计时尚,图文并茂,易于阅读。创作团队精心设计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碳碳”和“福福”,以他们结伴环游八闽大地为主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开花结果的故事,专业创作的“碳碳”和“福福”漫游插图,清新诙谐,体现了科普著作老少咸宜、通俗易懂的特点。
“碳福”概念孕育于福建,但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同样能够承载不同区域实践“两山”理念的获得感到幸福感。以共享“碳福”为主题,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文明成就,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基于分享幸福的情感认同,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碳福”及其背后的故事。
(作者:蒋安全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环球时报社董事、原副总编辑)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NBA常规赛继续进行,今日一共有10场比赛,其中猛龙险胜奇才、魔术憾负76人、步行者大胜篮网、凯尔特人险胜尼克斯、掘金大胜太阳、独行侠战胜森林狼、黄蜂小胜热火、活塞战胜公牛、开拓者大胜马刺、火箭队战神
8月19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共同制定印发的《安徽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日前下发,全面构建土壤污染全链条防控体系,为全省土壤生态安全筑牢
北京时间11月20日凌晨,意甲第12轮先赛一场,国际米兰主场迎战卡利亚里。上半场比赛中,帕齐尼、萨拉特先后击中横梁。下半场,莫塔、库蒂尼奥相继破门,但莫塔的进球实际上是个越位球,拉里维最后时刻扳回一城
傅梵涛在比赛中。新华社发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李翔宇)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地时间14日,中国选手发力,让青奥会体操馆成了“中国主场”。其中,厦门“00后”小